2021年08月06日 0 本站原創
為加強思考建設應用型課程,落實課程建設、推動課程創新、打造省內乃至國內的一流應用型課程,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圍繞應用型課程建設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7月31日,云南翰文教育集團在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海源校區實驗樓報告廳開展應用型課程體系開發與管理培訓,旨在讓翰文集團的老師們掌握應用型課程體系的開發原則、方法與評價,強化課程管理。開班儀式由集團教育教學總監宋飛宇主持。
本次培訓再次邀請到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創校校長、理事長、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曹勇安和各位講師團的老師,為翰文集團旗下三所學校350余名專業負責人、學科基礎課老師、專業課老師、通識課/思政課/雙創課老師、輔導員等開展為期2天的應用型課程體系開發與管理培訓。培訓采用專家講座、分組指導、綜合展示等形式,根據“講練結合、突出精講、貴在多練”的工作坊形式進行,共分為專業類、通識類和輔導員類三類工作坊。
云南翰文教育集團董事長楊紅衛開班儀式講話
云南翰文教育集團董事長楊紅衛在開班儀式上作講話,并向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專家團隊再次專程到翰文集團來指導教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楊紅衛董事長表示,學校教育依舊是集團發展的主產業,人才培養是學校教育的“第一生產力”,而課程建設又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只有牢牢抓住課程建設“主戰場”,做好課程建設工作,才能讓所有老師、所有課程擔好育人責任,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楊紅衛董事長要求,要通過此次培訓來提高意識、開拓思路、創新理念,深化應用型課程建設,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一是提高意識,深入挖掘。要有課程建設的主人翁的意識,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都有獨特的育人內容和方式,要深入挖掘應用型課程核心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在應用型課程建設工作中找到“角色”、干出“特色”;二是創新形式,信息指引。當代大學生主體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成為了互聯網的“原住民”,所以應用型課程建設必須要適應學習者的特點,注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技術的引入、智慧教室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效度和滿意度得到根本保障;三是特色標準,多元評價。應用型課程建設要從一個標準轉變為多樣化標準,要體現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特色發展和多樣化創新,樹立起應用型大學的“金課”標準,探索多元評價方式,培養適應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工巧匠。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創校校長、理事長
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 曹勇安
曹勇安理事長與參訓老師互動
上午,曹勇安理事長圍繞《課程管理》進行了主題講演,從解答什么是管理、課程是什么等問題出發,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鮮活生動的案例,圖文視頻并茂的課件,對應用型教育教學與普通教育教學的不同,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開發、課程管理向培訓的老師們做了深入的闡述。曹勇安教授指出,課程管理是“以學生為中心”辦學理念落實到位的根本保障,是立校之基、興校之本。課程建設包括課程結構和課程管理。課程結構是使教師會做、能做;課程管理是使教師想做、愿做。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轉型發展的落腳點,老師要更新觀念,在實踐教學中達到“學能自反、教能互強、互尊互學、教學相長”的效果。
講師團的各位老師
隨后,講師團的夏丹老師圍繞《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與管理》、張苗老師圍繞《護理學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與管理》、劉薇老師圍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與管理》、程薇薇老師圍繞《通識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趙婷婷老師圍繞《通識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康靜老師圍繞《通識課(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高愛利老師圍繞《輔導員工作》為主題,“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開發應用型課程體系,為參訓的老師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講演。
工作坊學習小組
下午,第1類工作坊——專業類工作坊,由張瑩、陳景鑫、張靜三位老師從確定培養目標、析出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門課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關系、門課教學目標四個方面為專業團隊進行主講授課;第2類工作坊——通識類工作坊,由王丹老師從通識課“雙服務”要求下課程定位分析、通識課教學目標的分解、“雙服務”目標下項目/章節的選取、學習產出及評價標準的確定四個方面為專業團隊進行主講授課;第3類工作坊——輔導員類工作坊,也是由王丹老師從輔導員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專業管理中輔導員工作內容梳理、輔導員如何配合專業達成人才培養三個方面為專業團隊進行主講授課。
通過一天緊張而充實的課程學習和互動交流,參訓老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主講老師們的講演既有深厚理論,又有詳實的案例,不僅對老師們具有啟發性,又增強了教師課改的信心和動力,將把握好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理解課改理念,主動學習,加強思考,積極實踐,狠抓落實,為應用型課程改革打下堅實基礎。下一步將結合工作實際深入開展應用型課程的深入研究,推動課程教學改革邁向新臺階。